德国之旅 许佳宝

更新日期: 2015年11月3日 上午12:00

2015712号我们搭上了开往法兰克福的飞机,德国之旅就此展开。9天旅程,感触良多。

热情

一下飞机就看到了早早在那里等候我们的德国朋友,一年未见的陌生感消失在突如其来的拥抱中。“飞了那么久累不累啊”“最近一年过得怎么样”……从德国老师到接待我们的同学,每个人都热情地向你介绍着新鲜事物,热情地帮你解答各种问题。尽管是英语,却也能使你感受到丝丝温暖。到了Sophie(接待我的小伙伴)家时,需要爬两段楼梯才能到达我的卧室,Sophie主动帮我拎着沉重的行李箱,她的父母也怕我饿着早早地备好晚饭。虽然刚刚来到德国,却已经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或许就是德国人与中国人的差异之一吧。中国人往往需要几天的熟络期才能让你有融入感。

本以为“热情”只来自于接待家庭,然而并不是这样。Sophie平时和邻居的关系都很好,所以这次邻居们自然知道这里来了一位中国学生。上学路上遇到后他们会主动向你打招呼,问你是否适应这里的生活简单几句问候足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到了学校,同学们尽管并不是都会说英语,但是他们会想各种办法来向你介绍并解释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希望与你分享,希望你能融入其中。

原来“热情”对于德国人而言并不是几个人的代名词,而是整个民族的优良传统。

信任

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18日晚上是Hadamar小镇上的音乐节。听说这种小镇上所有人都参与的party每周都会举办一场。所以整个镇子上的人都十分熟悉,甚至很多家庭都是世交。同学们在学校里天天可以见面,来到party上依旧像分别几年的朋友似的,有说不完的话。转眼间进入午夜。Sophie觉得我没有什么认识的人,语言又不通,就先送我回家休息。送完我她又和父母回到party 上留我一人在家。在中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很要好的朋友,但只要没有血缘关系都是外人,中国人是不可能让外人独自在自己家里吧。想必很多中国人都不会放心。然而Sophie的父母却在离开前跟我说:“怕你晚上一个人在家害怕,我们把家里的灯都开着。有什么事可以请邻居帮忙。早点休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让你觉得很舒服很踏实,这也造就了德国良好的治安环境。真希望在中国能多一点信任。

人性化

大到科隆、法兰克福,小到HadamarLimburg,都处处体现着人性化设计。公交车与中国相似都没有售票员,不过却设有自动找零器。当乘客投入纸币或硬币,机器会自动弹出车票以及返还的零钱。整个过程也就需要几十秒,却给乘客带来了方便。

公共场所的门都是感应式的。无论是小小的公共卫生间还是奢华的珠宝店,它们的门都是当人站在前面会自动打开,当人离开后又自动关闭。甚至连观光缆车都是如此。这小小的设计,无不体现着人性化。

学校里的灯全部是热感应的。有人经过的地方灯就会亮起,人一旦离开就会立刻熄灭。省电的同时又避免了黑漆漆时摸不到开关的尴尬。

人性化理念已经贯穿整个德国,体现在了各种小事上。也正是这对待小事的认真严谨,使得德国人在世人面前留下众多好印象。

在德国上学并没有像中国那么大的压力,高中之前几乎不教授什么知识,教的是做人。知识可以上大学再学,但是不能上大学再学做人。一个人习惯的养成是不容易更改的,想必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才使整个民族都趋向完美吧。

此次德国之旅成为了记忆中一颗闪亮的星,它教给我很多课本之外的东西,如勇敢、热情、信任相信这些会与课本中的知识一样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