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观方面的教育

更新日期: 2010年12月20日 上午12:00

孩子给我带回来一项作业,要写一篇关于子女教育的体会,着实有点犯难。既然要求了我还是应该利用这个作业机会认真回顾总结一下,给孩子一个交待,也是对学校和老师的尊重。从大的角度讲,中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道德素养、精神面貌、学习状况如何,势必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从家庭的角度讲,子女思想道德素养的好坏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高中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中,是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阶段,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以及提高道德修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谈不上标准和家风,但我们一直以来有个期望,就是希望孩子品行端正、诚实正直、谦虚和善。在家庭中,努力做到生活和睦、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我们做得还不够,以下谈三点体会。

一是要重视家长语言、行为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最亲密,家长的言行孩子也最容易观察到,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道德品质如何,直接体现在语言、行为上,如果出现语言、行为习惯性不文明、失范,那就说明家庭教育和示范存在偏差,应及时引导教育。己不正,何以正人?可以说对孩子最直接的教育就是家长的身体力行和表率示范。

二是注意沟通引导。发现孩子言行存在问题,要及时指出。严重的要给予批评,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对问题绝不可视而不见或护短。批评要注意方式,目的是让孩子能够接受,不然会适得其反。方式欠妥或过分的批评容易造成孩子心理障碍,不愿意交流、甚至说瞎话、编谎言。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能敷衍,并能从中体察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教育沟通使孩子在自我感悟中增进言行的自觉性,体会做人的道理,追求真、善、美。引导孩子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是充分尊重,鼓励为主。要高度信任、适度宽容。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一次没考好,他自己也郁闷、压抑,应多鼓励,帮助检查分析原因,多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对孩子的真情实感的表露要给予尊重,切勿使用刺激性、挖苦、旁敲侧击等不良语言伤害孩子的感情。鼓励孩子大胆表白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充分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庭中的重要决策。现多为独生子女,要鼓励孩子和同学多交往、交流,鼓励参与社会实践,在交往中学习同学的为人处事方式和优点,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在部分地区遇到重大灾害时,鼓励并积极支持孩子参与募捐活动,鼓励帮助困难同学,培养爱心。

总之,成功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环境、教育机构、家庭以及学生的内在成长动力的有效配合,加强学校、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支持理解,将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高一4班申泽峥的家长:申敏

二○一○年四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