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情 创新发展——高三化学复习策略研究

更新日期: 2014年4月30日 上午12:00

. 背景分析:

(一)2014年高考命题方向:

1. 2014年高考命题要坚持2013年命题方向,继续调整试卷结构,把握好学科间的平衡,确保在2013年的基础上稳定、持续、深化发展,使考试内容改革成效随时间显现更加充分。

2. 2013年北京市改革步伐加快,堪称转折之年,要研究高考试题,把握高考动向。

3. 准确把握学科教学现状和学生水平,处理好高考要求、课程实施要求及学生可接受度的关系,有效控制整卷难度,保证试卷内部的难度分布和梯度合理,实现良好的区分效果。

确定复习方向——抓住基础,狠抓落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策略一

(二)2014年命题原则:

  命题采用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和语言,避免人为设置障碍和繁难偏怪,使学生能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关注学生接受基础教育期间所积累的基础知识,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理科综合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在日常生活实验探究中所接触的科学事物和现象为基本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境和实验观察、自然体验,考查学生联系实际深化、应用知识的策略和学科素养。

明确考试的方向及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在教学中。——策略二

(三)考查内容上的变化

1、知识上,重点和主干更加突出,更加关注基本原理的考查。更新的六道中有四道考查了基本原理,并对原理进行深度考查。

2、能力上,关注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的考查。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在更新的6道试题中,大部分均涉及到了对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的考查。第二,信息给予形式的多样化,涉及文字、图(数据图、装置图)、表三类信息。第三,增加了对间接信息的接受、吸收、整合能力的考察。

3、方法上,关注对化学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在更新的6道试题的分析说明中,分别提及了对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分类与比较、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宏观与微观、一般与特殊、定性与定量等思想方法上的考查。

总之,更新的试题更突出试题情境的学科性应用性时代性,更加注重考查化学本质的理解,更加注重对能力和思想方法的考查,更加注重综合性。

. 我校学情:

1. 注重知识的衔接,同时注重学科知识的加深与拓展

  我校使用的高三教材是《海淀区总复习指导》,它以高一、高二的知识为基础,作了合理的拓展与加深。从章节安排上分为四大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在知识体系上完整的体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和化工基础几大板块。重视与会考与高考内容的合理衔接,注重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使学生逐步适应高考化学的要求。

2.学生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点调查结果

  高三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知识难度及学习方法两方面,其中知识难度方面为35%,学习方法方面为16%,两者皆有占40%,合起来占81%高中化学难度明显增加,化学过程复杂,分析问题须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研究,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抽象思维多于形象进行分析。在听课、完成作业、自学等方面仍停留在初中生的方法上,致使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很不适应,造成了学习方法上的困难。

3.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实现终身学习,终身受益。高三教材安排了丰富的阅读教材、选学内容、讨论题,这些内容的安排,促进教与学的形式多样化。阅读教材主要是要靠学生自学完成,它们无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选学内容则给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化工生产及高考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按照讨论题给出的要求进行课堂讨论,是另外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与老师,与同学进行交流、对话、讨论,课后通过知识的加工整理,形成自已的知识网络并应用;同时,讨论题的安排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1、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反思)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此外,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策略等。

2、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安排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教会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去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概念和原理由抽象到具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往往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感兴趣,忽视实验过程和实验设计与评价,导致实验能力差,高考时失分较多,教师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的规范培训和能力的培养。

3、抓住关键,精讲适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讲其当讲,讲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其本质属性,弄清其内在联系。练其当练,练应有针对性,练是对概念、定律、物质性质的理解、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案例: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轮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图像的变化与化学反应条件改变之间的关系。

2、化学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化学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对图像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的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深入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图像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及严密的思维逻辑性。

2、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精神。

【重点难点】

1、像中“点、趋势、量的变化”的关注力;

2、关注点”转化为判断“条件改变或平衡移动方向”的能力提升

【教学过程】

1. 由学生将早读习题按照图像、计算、等效平衡,将题型进行归纳整理

2. 以图像题为例,将1528归为两类:一类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图、另一类某物质的浓度(或百分含量)-温度-压强图

【思考1】如何准确判断条件改变,平衡的移动方向,“关注点”是什么?

【思考2】在研究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及采取措施问题上“关注点”是什么?

【思考3】通过你的了解,你认为观察一个图像时,“关注点”有哪些?每个“关注点”变化有何规律?

【关注】学生课堂思维、知识表述、讨论情况和知识点的落实,突出解题方法和策略的引导,形成一类题目的完整思维过程。

【板书】

点:①如果只有一个点发生变化——此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

②如果所有点均发生变化——改变了压强

③如果所有点均未发生变化,但平衡却发生改变——改变了温度

趋势: ①反应物减少,生成物增加——平衡正向移动

(平衡移动方向)  ②反应物增加,生成物减少——平衡逆向移动

 

量:——变化量与系数成正比

 

(量的分析)

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用图像来认识和解决化学平衡问题,通过对这二类图像的研究,我们发现在观察图像时应重点观察“点、趋势和量的变化”,有利于我们对化学平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问题,后面我们还要从定量的角度继续对化学平衡研究。

【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轮复习的核心:复习巩固旧知识,寻找知识增长点。本节课针对图像问题,想达到:1. 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引发学生的“关注点”,形成观察图像的一般规律和方法。2. 通过学生对图像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 通过对所绘图像的分析总结,找到观察图像的方法,一般规律和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并以点带面,解决一类问题。

  利用学案复习,突出了重点且进行知识点和命题点、命题方式的总结、概括,虽然前期备课量很大,需要把大量的题目进行精细的归纳、总结、整理,但总体呈现给学生的复习内容和知识点是完整的、清晰的,重点突出。

附:学生学案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其中Z呈气态,且Z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Z%)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大于T2              

BY一定呈气态

 

C.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当n(X)n(Y)n(Z)132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2. 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X物质,发生反应 

 

反应一定时间后改变某一个外界条件,反应中各时刻X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5 min时,该反应的速率为v(X)=0.12 mol/(L·min)

B5 min时反应达到第一次平衡,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数值为0.625

C15 min时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升高温度

D.从初始到18 min时,X的转化率为30 %

3. PCl3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PCl3(g) 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并于10 min时达到平衡:

 

 

有关数据如下: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浓度(mol/L

2.0

1.0

0

平衡浓度(mol/L

c1

c2

0.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10 min内,v(Cl2) = 0.04 mol/(L·min)

B.当容器中Cl21.2 mol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平衡时PCl3

D.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1.0 mol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 mol/L

4.一定条件下,分别向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和足量B,发生反应如下:

 

  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III的化学平衡常数K<1

B.实验放出的热量关系为b>2a

C.实验III 30min达到平衡时的速率v (A)0.005mol·L-1·min-1

D.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时上述反应已达平衡

5.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 ,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可逆反应 温度T1<T2的情形

B.图2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 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C.图3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图4是向20 mL pH = 3 的醋酸溶液中滴加 pH=11NaOH溶液过程中pH变化曲线

 

7.已知:

某温度下在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08 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是甲中的2

B.平衡时,甲中混合物的颜色比乙中深

C.平衡时,甲、乙中热量的变化值相等

D.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

 

8.反应 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它反应条件,

 

IIIIII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 b : c1 : 3 : 2  

BA的平均反应速率v(A)v(A)v(A),最大的是v

 

(A)

C.第II阶段反应温度小于第III阶段反应温度

D.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采取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走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