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更新日期: 2011年1月19日 上午12:00

本文获得北京市第二届“智慧教师”征文活动二等奖
“舍得”这个词,在幼年时我便认识这两个字,从少年时对它的内涵有了懵懂的认识,但没有充分体会到其中的真谛,直到几年前,偶有同事提起,舍与得的关系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价值——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我渐渐才有了清晰的认识,逐渐领悟这内涵的深奥。奉献,不是一个流行的词语,很多人总是尽可能地远离这个词。在我们远离奉献的时候,快乐也在远离着我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向别人奉献金钱,你会收获广阔的人缘,会收获更多的机会。你向别人奉献幸福,你会收获更多的笑脸,你的幸福会在别人的关心和回报中翻倍。为别人奉献一根火柴,就能点燃爱的火焰,获得照亮生命的光明和温暖心扉的热能。一个人,躲在自己的世界,很容易被世界遗忘;一滴水,封闭在一个孤立的空间,很容易蒸发。水,把自己奉献给大地,能滋润世间万物;人,把自己奉献给社会,能照亮别人的路向。人的价值,不存在于自我的满足,而体现在对社会的促进;人的价值,不存在于索取,而体现在奉献。
一.把握教育契机,走进学生心灵
高三阶段,学生正值十八岁,我们开展了“我们十八岁”、“十八岁进行时” 、十八岁成人仪式等历时四个月的系列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成人、成才、责任意识。在成人仪式上,在班主任讲话后,我送给每个学生一份礼物,信封上写着:“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送你一份特别的祝福。”打开里面是一张贺卡,一张全班的全家福印入眼帘和我亲笔写的贺词,如1:十八岁的你,拥有青春,拥有自信,拥有潇洒,拥有坚强。如2:走进十八岁,你年轻的心,从此承担起一份成人自立的庄严责任;走进十八岁,你青春的体内,涌动着为自己开创一片新天地的激情。如3:十八岁,绝不简单是年龄的增长,它更昭示着人生的重大转折,意味着你们的生命被赋予了更崇高的责任和使命。如4:人生是一条路,十八岁是路的起点,十八岁是路的铺垫。如5:十八岁的你们,像一只刚离巢的雏鹰,拍打着翅膀,想一飞冲天;可成长中还有太多磨难,荆棘后,才见绚丽一片。学生拿到礼物后,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在元旦前,他们给所有老师送贺卡,送出一份新年的问候。学生的行为深深地触动了我。在给学生的祝词中,我引用了泰戈尔的一句名言:“聪明人警告我说,生命只是一颗荷叶上的露珠。”晚上学生给我发短信问:“老师,您在成人贺卡上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呀?”我回答:“意思是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是美丽的。”他马上回到:“您的引伸意是让我们把握好现在的时间,去做出让生命有意义的事情,让短暂的生命发出光彩。”看完学生的短信,我欣慰的笑了,学生长大了、懂事了。这期间还有一个插曲,我儿子由于不慎将右臂摔成骨折,生活不能自理,加上年纪小,需要大人照顾,为了我的学生,这副重担就完全落到我爱人的身上,我很想与他分担,但高三的工作太忙,我又无能为力,赶上他工作忙或出差时,孩子非常可怜,我非常难受。在不经意间,我的学生知道后,他们郑重地对我说:“您去照顾孩子吧,我们会严格要求自己的,把每件事情做好,不用为我们担心;我们也不需要学校派新班主任来,忙去吧。”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两年的辛劳、默默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眼泪差点就流出来了,这欣喜地眼泪,流给自己,也流给学生,在历经风雨后他们成熟了,我这个“继母、后妈”终于得到了认可和转正。理解感恩容易,但实践感恩难。感恩不仅仅是感谢对你有恩的人,也是对你身边所有的人的感恩;甚至是对手,你也应该感谢他们给了你上进的动力。懂得感恩,能让你的心更宽更广,能让你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二.重新认识自我,塑造完美人生
一模前的班会上,由学生介绍学习经验或体会或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做法,与同学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为自己加油,为他人鼓劲。在课堂上学生赵某的精彩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他时而慷慨激昂的演讲,时而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同学们时而欢声雀跃,时而鸦雀无声,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喜笑颜开,同学们被他对高考英语考试深入浅出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处理所折服,我也被他的言行所折服,对他的敬佩油然而生,我很汗颜。他们虽然是同学,但六十天后他们将是高考考场上的对手,能毫无保留的与他人分享他的学习成果,把每个知识点分析得非常透彻、准确,可见他对考试内容已经了如指掌,针对不同的题目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和方法,既有经验又有体会,既有分析又有应对方法,既有语言又有板书,既生动又活泼,既全面又准确,没有想过别人要超过我怎么办?而是想既然老师让我和大家一起谈做法和体会,我就要让其他同学有所收获。他惟妙惟肖地给同学介绍30分钟,可见他心底的无私、心胸的宽阔、人性的善良,虽然说“什么人带什么兵”,也让我感到无地自容,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学生,重新定位了自己,更加体会“教学相长”、“活到老、学到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这是对心灵的震撼和净化。他讲完后,我在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把自己的敬佩和惭愧毫无保留的在学生面前袒露,那一刻的冲动简直无法把控,似洪水决堤一泄千里,这种做法在我这种性格的人来说,应该是很少发生的,慷慨激昂时,也曾在脑海中闪念,学生会不会不解和嘲笑,但那只是闪念,热血在血管中涌动,再也无法顾及,结果学生没有不解,更多的是理解和共鸣,给与我雷鸣般的掌声。我舍弃的老师的矜持与含蓄,得到的是学生更加的理解与尊重。我渐渐地体会到:完美的人生是一种美丽,是一种与环境的和谐、与社会的相融的美丽;完美的人生是一种睿智,是一种懂得改善自己的弱点,欣赏自己优点的睿智;完美的人生是一种勇敢,是一种不惧怕危险和失败,也不惧怕不幸于挫折的勇敢;完美人生是一种积极、不埋怨不悲观;完美人生是一种善良,不虚假不张扬;完美人生是一种平和冲淡,始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之楷模
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便会树立起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
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都会在日常学生的言行中有所体现,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学生像班主任。因此,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你迟到早退、不按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对集体莫不关心、言而无信,要让你的学生早来晚走、规规矩矩、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讲信用,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后,在开学初,和学生一起重新制定班规,重温校规校纪,时刻警醒学生,明确对学生的要求,同时把自己作为“一名年长的、不能搞任何特殊的学生”对待,请求学生“监督”,如果出现“违纪”,处理的办法和在班规中规定的一样,我和学生互相提携,互相制约。要求了学生的同时,也给自己上了“紧箍咒”,不能化妆、佩戴饰物、迟到等,我每天都像一只上满弦的陀螺,在迟到、课间操、卫生、纪律、学习习惯等“小事”上奔忙,事事关心。我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坚持一天,容易;坚持几年,难”。和很多班主住一样,虽然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但不论刮风下雨,始终如一,从不例外,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遇到一些难缠的“小事”时,积极地想办法,定措施,有改进, 有总结,有升华,有反思。如:学生的迟到问题,因我们有个精神抑郁的学生,一直处于治疗期,每天需要服用一定的药物,由于药物的反应和学生的思想问题,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到校上课了,暑假开学后,由于病情稳定,想回到课堂,和家长、学校沟通、交流后,同意其复课,但是由于常年的懒散和药物的作用,她只坚持了三天,从第四天就开始以各种理由迟到、早退,这个学生的情况老师和学校了解,但其他学生不知道,他们便以此为借口,依依效仿,迟到的人数增多,理由也越来越离谱,我发觉后,耐心地给他们讲做人要守时守纪的道理,且每天早晨7:10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发下早读练习,同时和家长沟通,但效果甚微。于是我想在学生中建立一本出勤的明细帐,放在墙报上,既有日期,细到具体时间,又有理由,以及病假的时间、理由、请假人等,同时专门给那个学生单独的一张纸,她每天的出勤精确到每节课,每周一总结,学生们虽然表面上不以为然,但内心还是爱慕“虚荣”的,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就此迟到问题就解决了,数字化时代的今天,负面的数字越少越好,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在工作中,我一直以一个好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王某在留言中写到:李老师,三年来,您瘦小的身影每天总是那么早出现在教室里,经常为教室做卫生,连最容易忽略的电教设备也不放过……您就像是我们的妈妈,为我们的一点点进步而高兴,为我们的一点点挫败而忧伤;您与我们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我们迷惘时,您又逆光而上带领我们向前奋斗,没有您就不会有我们奋进的集体。杜某说道:您的一举一动以及高尚的人品和师德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也是我今后做事的航向标。
四.师生心灵共振,打动心的深处
阳春三月,阳光明媚,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对莘莘学子来说这自然界的美好春色已黯然失色。升学的临近、高考的无形压力令他们玩不能尽兴,学不能尽力,心浮气躁,难于平静,这是对高三班主任的严峻考验。工作做得好,学生则快马加鞭,干劲十足;工作做得不好,学生则精神委靡,毫无斗志,期盼学生向哪个方向发展,是给班主任出的一道难题,如何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尤为重要。学生思想工作的方式有多种,有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型,有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型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的思想疏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是很多班主任一直在追求的。
“为他好,要让他知道;对他好,要让他感受到。”我在工作中,也经常用一些小“伎俩”,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补台,让爱的阳光滋润孩子的心灵深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有一男生W,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学习努力、认真,但毅力不够且身体不太好。寒假开学后,信心十足,学习刻苦,半个月后,在校理综第一次模拟练习中,取得274分的优异成绩,位于年级第四名,按理说,对高三学生来说应是好事,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可平增几分自信,该加倍付出,努力拼搏,结果,这个学生恰恰相反,思想开始放松,干劲减半,认为我没有付出别人那么多工夫,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无形中有些骄傲自满,行动上有些轻视,无意间发现这种情况,我心中非常着急,积极想办法应对,我首先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心灵脆弱,不能经受任何打击,且信心不足,付出嫌累,但又不想彻底放弃,考虑到这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一贯表现,经过两天的深思,我决定采用亲情去感染他,因为原来在此阶段很少用到这种办法,虽然计划得很周密,但心里对教育后的效果依然无底,但凭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又自信一试。因此,在一天午自习时,找到该男生,假装询问他的学习情况,伺机从他的言语中找到突破口,他说:“学习没有动力”,借此时机,我便展开攻势,说道:“你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你妈妈一直特别着急,跟我说‘若你感到身体不适,就给你开绿灯别催你学习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她',其实她的内心十分着急,多次给我打电话询问你的学习情况,言语中透着深深地母爱和殷殷的期盼,谈话结束时,还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告诉你她给我打电话的事,怕给你增大心理压力,你到现在还说学习没有过动力,你就不怕关心你、爱护你的妈妈伤心吗?不为别的,就为你的家人和自己,还不该拼一把!”我偷眼看去,男生的表情变得严肃了,不再是一幅嬉皮笑脸的模样,神态安静了。当时我的心便为之一振,我的话对他有效了,这是我没有充分预计到的,亲情教育,对这个学生竟然有如此效力。下午我观察该男生变得平静了,注意力也比前些天集中。
慈母严父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亲人,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用默默的爱在祝福、支持、鼓励着孩子,像一棵参天大树为孩子遮风挡雨,呵护孩子的成长,这种无私的爱是人间最美的亲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们每个人都接受过父母的厚爱,这种厚爱接受多了,反而使人视而不见,忽略了它的存在,但一旦有人提起,便会唤醒我们心中沉睡的激情。老师用父母的言行去感染孩子,有利于触动他们的心灵,要想用亲情唤醒勇者的斗志,就要了解这种孩子的性格,那种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性情中人,用朴素的语言,阐述简单的道理,体现诚挚的爱心,表达纯朴的感情,深深拨动孩子的心弦。
亲情,像阳光,温暖人们的心灵;
亲情,像明灯,照亮前进的道路;
亲情,像春雨,滋润万物的生长;
亲情,像号角,激励勇者的斗志。
五.保持阳光心态,应对突发事件
每位班主任在工作中都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思考力,沉稳的表现力,沉着的应对力”,即发现问题并把事情处理在萌芽状态,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今年是H1N1流感的高发期,学校是防范的重点。有一个周一,我班的一女生,在进校排查体温时还正常,两节课后,她突然跟我说:“老师,我发烧了。”当时,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心想:“要是H1N1流感就麻烦了。”心里虽然有这样一个闪念,但表面非常冷静,立即安排她再测体温,同时立即与学校联系,通报情况,找人给教室消毒;发现她真的发烧且说出她两周前与在美国工作的姑姑接触过,我的神经马上紧张起来,通知家长火速到校接孩子去医院检查,同时迅速返回教室安抚其他同学,安排他们换教室上课,在医院未传来排查结果之前,我每个课间都出现在教室,和学生一起聊天,让他们不要多想,安心学习,我会照顾他们,学生渐渐地平静下来。时间在分分秒秒的过去,学生紧张的情绪在减弱,而我的心越来越紧,直到四小时后接到排查结果没事后,我又走进教室把好消息告诉给学生,教室里一片欢呼声,这欢呼既是虚惊后庆祝,也是对那个学生深深的祝福。
有人说:最重要的教育是“给的教育”,“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来”。给自己的心灵开一扇窗,让阳光进来。当明媚的阳光抚摸你的心时,你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就是阳光心态。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在心中种植属于自己的阳光。拥有它,你会拥有阳光般的笑容;嗅到阳光的味道,你的生活就宛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的心灵需要保持阳光心态,那是黎明前划破黑暗的一缕希望曙光;那是挺拔在人生低谷之上的一棵遒劲青松;那是一面最先抵达理想彼岸的风帆和旗帜。保持阳光心态,那是信念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阳光的心态,需要在生活中爱的阳光的照射,汲取营养,储存能量,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坚强的耸立,做生活的强者。作为班主任,我们就是一颗无私的太阳,每时每刻把自己无私的爱照射到学生心灵的深处,哺育他们的茁壮成长。
今年是我的学生们在求学路上渡过的第十二个年头,也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第十二个春秋,我和学生一起共成长,吐故纳新,不断提升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
让好态度在学生的表现中生根;
让好习惯在学生的行为中发芽;
让好品质在学生心底孕育;
让好成绩在学生身上绽放。
让无私的爱在学生心灵里闪耀;
让宽厚的德在学生心田中积淀;
让远大的志在学生脑海中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