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教育--读《陶行知教育思想12讲》的感悟

更新日期: 2010年9月20日 上午12:00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就已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认为: “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这一理论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作用,就是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两相对照,不难看出,生活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不矛盾,是一致的。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因此,在我们应在自己教学中不断地运用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学科教育,力求把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实施引向深入。
一.“生活即化学”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化学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生素材,从丰富,生动地实现生活中并学习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从中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性。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保持和增进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其实,陶行知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主张,现在看来都还有很深的意义。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不能脱离生活。生活教育理论有三大特点:一是“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知道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自觉地的学习服务社会的思想和本领,将来才能成为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得力人才。二是“生活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作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学生应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精神,审美的情操。三是“生活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识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他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对指导实践,他的认识论公式是:行一知一行。
化学教育,是一个被师生所护有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价值,是学生主体性得到体现。
二.让化学课生活化
现代化学教学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和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及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从生活出发,在化学课上进行生活教育。
1.利用生活资源,构造生活化学。
生活即化学,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消毒剂,尤其是非典过后,学生们对84消毒液,过氧乙酸更是记忆犹新。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液是哪些呢?消毒的原理是什么?应当如何使用,保存?同学查找教科书,上网,分子组归纳。把所学过的消毒剂进行分类整理,第一类为氧化型消毒剂,包括臭氧,双氧水,高锰酸钾,氯气,次氯酸盐,过氧乙酸等。第二类有机消毒液,包括:乙醇,甲醛,苯酚等,它们是分别可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注意事项,应用范围等一一作了详细的调查,有的学生查找到了课本以外的消毒剂。学生们在这一活动对于生活中的化学有了新的认识。如不法商贩用甲醛浸泡海鲜,虽然它们起到消毒的作用,但他极易使蛋白质硬化、变性,对食物及人都能造成很大的伤害,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了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环境与化学有着深远的渊源。首先要学生知道有哪些污染,然后才能提出相对的解决方案或保护措施。通过一些社会活动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途径和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课堂教学中“实践一总结规律一实践”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动机
实践是验证化学理论的最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题,比如在学习强弱电解质知识时,我提出两个大家都熟悉的酸,醋酸和盐酸,问哪一个酸性强?为强电解质?凭借生活常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一盐酸,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化学原理,生活经验设计验证他们的强弱电解质的方案。学生分组开始讨论语老师交流,各组相互沟通,最后交出了多种方案,如同浓度溶液导电性的比较,同浓度溶液PH值的比较与同浓度溶液金属反应比的快慢比较,比较同浓度溶液等倍稀释时PH值变化等。
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提出很多的方法,当然其中也有不合理的,在大家的讨论,争论中达到最终共识。最后各族宣教一种既实际又简单的方法进行验证,又回归到实践中。
化学无处不在,生活即化学,因此,我们决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本教科书,也决不能让考试牵着走,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还学生以生活的课堂,让课堂丰富多彩,让他们在生活的课堂中参与,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利用自然现象、生活生产实际创设真实的具体情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创造动手实践活动的机会,进行探索和交流;教学中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