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语文、地理、政治教研组考察苏州振华中学交流汇报

更新日期: 2014年6月3日 上午12:00

在诗性教育的道路上前行
语文教研组

5月19日周一早8:30,初中语文、地理、政治三个组一行17人前往苏州振华中学。我们先参加全校升旗活动,然后集体听了第一节语文课,第二节分地理、政治两个部分听课,第三节进行课后交流。下午,与高中组汇合,参观苏州第十中学。
学校简介
苏州第十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它的前身为名震东南的“振华女中”,创办于1906年。学校位于清代江南织造署旧址,有着众多的以宋代花石纲“瑞云峰”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典雅秀美的校园和百年名校的流脉成为得天独厚的校园资源。当年一批社会贤达如章炳麟、蔡元培、李根源、竺可桢等曾出任校董,过问校政。百余年来,贤达名士之流垂注有加,“诚朴仁勇”之风薪火相传,品学兼优之才灿若群星——荦荦大者如费孝通、何泽慧、杨绛、彭子冈、李政道等皆从这里起航,卓然成为大家。
现在的振华中学是与第十中学初中部合并而成的初中校。现有教学班55个,学生约2500名。是苏州市办学规模最大和教育质量最优质的学校之一。
下面着重从两个方面汇报学习成果。
一、朴实课堂
我在“未来教室”听了语文和地理课。
这间教室名为“未来”,实际上是一间采用电子双板技术的教室,相对于白板,电子双板实现了资源利用和教学设计的融合。它立足于未来教育,是教室教育的一个创新平台。因为是平台,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两位老师的授课既有创新平台的使用,也一以贯之这个学校对于朴实课堂的追求。
语文授课内容是苏教版初二年级的“叶”专题。基本思路是导入之后,学生分组研读诗歌,每组一首,材料不同,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学生思考问题,组长组织探讨并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引出“随物赋形,以辞抒意”八个字,转入书写环节,学生课堂书写,组内交流,再小组推荐汇报。课堂中电子双板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给每个组下达不同任务以及提供不同资料和小组分别汇报。
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学生的活动非常多,有自己思考书写、小组讨论、汇报,教师主要是引导讨论,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按照要求对照来看,学生对诗歌主题情感的讨论并不是很到位,但教师对此并不多讲,也没有太多拔高。另外,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在汇报时通过电子版进行的的圈点勾画阅读。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主管校长向我们简要介绍了关于学校、关于课堂的诸多内容。在课堂模式上主要有物理的体验式教学、语文的浸润式教学,以及由顾泠沅专家指导的“探究体验为主”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从沈校长的介绍中,我们发现学校在教学方面还是非常注重朴实的课堂教学,尊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二、校训德育
“诚朴仁勇”是振华的校训,一百多年前,王季玉女士创办了振华,并将诚、朴、仁、勇定为校训,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现在的振华继承了这个传统,仍以这4个字为校训。诚以养德,朴以立身,仁以处事,勇以进取,并借此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出版校本教材,开展校训德育。
他们的做法是以诚、朴、仁、勇分出4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都同振华的历史、人物相关,通过生动的事例阐述4字内涵,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每个单元的后面还开设了“活动超市”,引导学生讨论、竞赛、深入社区等,寻找身边感人的真人真事。
课程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阶段。
初一阶段,围绕校本教材中“诚以养德”、“朴以立身”等方面展开德育活动,力图培养初中学习的兴趣,改善和内化行为和学习规范,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自尊自爱、诚实正直,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拥有一些爱好,充分展示个人特长;有一定的意志力,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心智,全面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
初二阶段,围绕校本教材中的“仁以处事”“勇以进取”等方面开展德育课程活动,力图培养学生愉悦的情绪和宽阔的胸怀,能克服逆反,正确交友,自信自强,展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初三阶段,着重围绕校本教材中的“忠诚、朴实”,“勇敢、勇略”开展德育课程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要有理想,有目标,有计划;要会学习、会反思、会总结;从而全力以赴,锲而不舍迎接挑战。 在这一阶段: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的思想观念,理想、责任、意志等德育素养将对学生在本阶段的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
校训德育的实施通过多个时间点来完成。思想品德学科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地。此外还有每周一晨会,进行“诚朴仁勇”德育小故事的系列演讲;国旗下讲话根据校训德育制定,相互渗透,按计划进行,形成系列,进行思想舆论的宣传;通过精心的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推进校本德育教材的践行。此外,还利用节日等机会采取多样的形式来巩固、内化德育校本教材的践行实效。
附校本教材内容设置:
第一单元 诚 诚以养德

第一课 诚信——实事求是 信守诺言

第二课 真诚——言行一致 坦诚相待

第三课 忠诚——坚守信念 尽忠职守

第二单元 朴 朴以立身

第一课 朴素——保持本色 俭朴高雅

第二课 朴实——踏实无华 遵循规律

第三课 淳朴——质朴天真 淳朴敦厚

 
第三单元 仁 仁以处世

第一课 仁爱——尊重生命 仁爱善良

第二课 仁德——通情达理 宽以待人

第三课 仁义——爱党爱国 矢志不渝

 
第四单元 勇 勇以笃行

第一课 勇气——果断进取 勇于担当

第二课 勇敢——迎难而上 坚韧不拔

第三课 勇略——善于反思 直面错误

三、诗意校园
苏州十中的校园为清代织造署旧址,景色秀丽,古迹众多。西花园为皇帝行宫后花园,康熙六下江南,乾隆六次南巡,在苏州均驻跸于此。耸立于假山池塘中的瑞云峰为北宋花石岗遗物,号称江南园林山石之冠。瑞云峰和织造署旧址均为省市重点保护文物。振华时期留下来的建筑物如行政办公楼、振华堂、长达图书馆(蔡元培先生题匾)等业经修饰,旧貌换新颜。伟绩碑、已巳亭、凝怀亭、来今雨斋、摩崖石刻、紫藤绿荫廊等各届校友留下的纪念性建筑亦为西花园添景加彩。浓郁的学校文化弥散在校园里,“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学校文化精神物化在一草一木上,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造就了令人羡慕的育人环境。
学校以“名园办名校,名校育名人,名校彰名园”为办学特色,勇于改革,锐意创新,本着“多元化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提出了“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完美结合”的课程文化理念,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了自己的“课堂美学”和“好课标准”。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资源,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首倡的诗性教育以“本真、唯美、超然”为主要特征,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师生的健康、快乐、自由及个性化发展,关注包括校园文化、地域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特别强调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思考:立足现状,做有思想的适合自己的教育。



地理教研组苏州考察纪实

地理教研组


我校地理教研组、政治教研组、初中语文教研组5月18、19日赴苏州考察。在短短的两天里,我们参观了苏州博物馆、苏州园林、水乡村落,并与苏州十中、三中、振华中学进行交流。从中有很多收获、体会、感受。
 
一、 感受水乡
地理考察与其他学科有所差异。我们注重观察地理环境的特征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流众多、形成了水乡的景观。湿润的气候、密布的河网、古朴的建筑,无不体现出水乡独特的气息,使我们亲身感受,正所谓:好山、好水、好心情。
二、学习交流

在与当地学校的交流学习中,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听课、交流、参观我们有很多收获。李永珍老师在听课后评价这节课:阳光、年轻、感染力、图文阅读、语言简练、信息量大、不凌乱、数据新、边讲边引、 边学边练、且讲切动且学且前行。

 
三、 学习借鉴
北京高考模式即将改革。江苏省的高考模式与北京未来高考模式有相似之处,老师们非常感兴趣。回来后介绍给老师们借鉴一下。
江苏高考模式为: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四、 反思提高
考察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1.城市建设与发展问题
苏州作为一座古城随着人口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旅游的过度开发,交通拥挤、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亲身感受,能够使我们在教学中多多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传统教学与教学改革的矛盾。
在三中听课时有这样的感受:教师对这节课做了精心准备,资料丰富、知识点详细、练习题由易到难,课讲得很清楚、很完整,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学生哪儿去了?但课后与老师们座谈发现:新的理念与教学时间、考试成绩之间矛盾很突出。考试成绩是评价的主要标准。相比我们教学改革实施还是比较成功的。
短短两天,起早贪黑,一路奔波。但心情的愉悦、心灵的满足忘记了身体的不适。眼界更开阔了,意志跟坚定了。考察带给了我们快乐、收获、满足、提高。







返璞归真 、求实创新——苏州学习考察总结


政治教研组


2014年5月18-19日,我们政治教研组一行7人前往苏州考察学习。先后参观了苏州第三中学、苏州振华中学、苏州第十中学、苏州博物馆等园林建筑。通过参观、座谈、听评课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大家受益匪浅。
返璞归真------反思教育目的
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繁重而细碎。久而久之我们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新颖、实用,教学方法的巧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每天忙碌地走在路上,而失去了方向,忘记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而这此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大家放慢节奏,才会深入观察教育现象,进而静心反思,去掉教学外在的装饰,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总体要求,出发点、最终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作用。

反思苏州十中之所以名校、名家、名园于一体,能凝聚姑苏灵气、做最中国的学校。源于它历史的厚重 强烈的人文关怀。它的初中部始终把教育目的定位为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本色人生。优雅的校园环境,古老而灵动,怡人的景色让走入其中的人心情舒畅。其中“西花园”为清朝苏州织造署(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同时是乾隆下江南时皇帝的行宫。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砖都是历史与文化的百年积淀,这些充满着文化气息的地方。培养了李政道、费孝通、杨绛、何泽慧、陆璀等名人大家。

教育的宏观目的应该是促进地区教育公平。这两所学校和我校有相似的教学改革背景,集团化使优势教育资源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苏州第三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2003年,与市二十一中合并办学,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形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市一初中合并办学,与通才中学实行紧密型合作办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作为一座普通校应该抓住机会,与首师大附中统一教研,统一管理的过程中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发展。
求真务实------反思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老师在三中交流学习,观摩了一节《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这是一节传统经典课堂、教学环节严谨、课堂效率高; 老师严谨敬业; 学生当堂落实提升;
初中老师在振华中学交流学习。四位老师认真分析的北京与苏州思想品德教学差异。



北京市
苏州

考试要求:

思想品德学科不参加中考,初三第二学期结业考试。

中考学科之一, 满分50分。

教材

人教版
苏教版

都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但是两本教材在结构体系、栏目设置、语言表达、图表展示上都有很大差别。 苏教版教材栏目设置更多,比如信息点击、生活在线、小课题研究等,备课时可以相互借鉴。


振华中学沈校长对振华中学课堂教学理念的解释建设探索体验为特征的智慧课堂,让学生在朴实的课堂教学中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授课教师的自评: 体验式教学模式,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 在具体情境中落实知识,在情境创设时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让法律知识更鲜活。听课教师的感受: 。采取了一例到底的情境创设方式,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点的落实和巩固,时刻注意对已学知识的复现。学生熟练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和应考技巧,训练有素。

革故鼎新------反思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政治教师在讲到《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地位时候,我们总为缺少典型新颖鲜活的事例而苦恼,而在参观苏州博物馆的建筑景观设计后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贝聿铭先生设计思想是“中而新,苏而新”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叠石垒山是苏州园林的传统,但贝聿铭认为,苏博新馆要体现时代特色,理应有创新的营造手法。于是他从米芾的山水画中得到启发,“以墙为纸,以石为绘”,借拙政园墙壁为纸,把巨石切片,高低错落排砌于墙前。从新馆大门进入,在朦胧的江南烟雨中,远远望去,如同一幅绘在墙上的米芾水墨山水画。

这些景观设计不仅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备课素材,也对我们们组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所启示------处理好教学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继承传统教学中的积极合理因素,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团队协作------反思教研组建设。
科研引领、骨干辐射、团队协作是我们教研组一贯的指导思想,但因为两个校区,初中与高中的交流协作有一定困难,在一同考察学习中我们加强了沟通理解,分享了在学科节上的各种活动设计,我们准备发挥我组区学科带头人集中的优势,进一步推进研究团队建设,起到辐射作用。
本次学习活动随然只是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是大家的收获是巨大的、反思是深刻的、
动力是十足的。学校改革建设日新月异,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抓紧自己的专业发展,推动教研组的团队建设、共创学校的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