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更新日期: 2013年12月23日 上午12:00

黑柳砌子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该书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书中讲述的是作者自己上小学时候亲历的真实故事。小豆豆因为在学校淘气,表现的有些怪异,一年级就被学校退学,妈妈带着她来到“巴学园”。这是一所全新的,与众不同的学校,它有两株矮树组成的校门,用废弃的电车车厢当作教室,有种满植物的小花园。相对于这些吸引孩子眼球和初步兴趣的外界环境,“巴学园”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就更能凸显小林校长热爱大自然,希望孩子们都能尽可能保持自然的性格的办学理念。

小林校长第一次见到小豆豆的时候耐心的听她有些语无伦次的叙述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四个小时中间只是微笑着询问“然后呢”或者说“原来是这样啊。”丝毫没有打断孩子的思绪和兴致,给她充分展示的机会和空间。因为小林先生认为: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也有来自成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尽早期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精心呵护,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这种渗透在“巴学园”整个教学环境下的教育理念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班的学生都是电脑派位生,有四分之一的借读生,这里的孩子与在本地长大,受过系统教育的学生们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虽然不愿承认,但还是不得不说,我们的孩子没规矩,玩儿心重等缺点。就像《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说的那样,其实我校的这些外地来京人员的孩子们出生时和本地的孩子具有同等并且良好的品质,只是迫于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小学没能经过比较正统的教育,加上家长忙于生计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和管理,导致他们在升入初中的之后表现的不那么容易管教和引导。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老师才更应该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先让他们在学校在班级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再引发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从学业上有所建树。

原本在别的学校的老师眼里的小豆豆是个顽皮、很难管教的孩子,在课堂上她多次吵嚷着跑到窗边去看自己的偶像宣传艺人,她还一次次掀起课桌的盖子,由于她不守课堂纪律而被老师罚站走廊,从表面上看她不是个好学生;但从她走进了巴学园那天起,身上就慢慢发生着改变,最终毕业时候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仅学会了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而且学会了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能让改变“小豆豆”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多亏学校特别的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一般的学校里,学生的座位都是安排好的,而巴学园不同,大家想坐哪里就坐哪里,根据当天的兴致和其他情况而定,这样就不会因为哪一个同学没来上学或者出了什么状况而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和上学的心情。上课时候呢也不完全规定好这一节上语文下一节上数学,而是老师将所有科目的问题都写在黑板上,孩子们喜欢什么就从什么开始,这样对于老师来说,是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孩子的兴趣、特点、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的个性。再者,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也可以从自己喜爱的学科做起,这样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那些不太喜欢的学科,只要在放学以前做出来就成,所以他们总是能够想办法完成的。如果确实搞不懂了,就到老师那里去问,或者请老师到自己的座位来讲解,一直到完全领会为止。还可以从老师那里领来例题,再继续自习。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就根本不存在学生呆呆地听老师宣讲的情况。

在小学,很多学校施行包杆教学,就是一个老师管理一个班,并且同时讲授语数外等等多门课程,这样的情况才比较适合采用书中所介绍的“巴学园”的管理教学制度。对于我们这样的初中学校,每一门课程都对应有专门专业的教师,不能完全套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但是这其中蕴含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激发孩子求知欲的东西很值得我们学习。这就使我们在备课以及讲课过程中会更多的注重引导和交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同学之间的讨论、配合部分,会尽可能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思考的问题,并关注和了解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和思维方法,从各个方面帮助他们获得进步。

书中还强调了另外一种帮助孩子们身心两方面都能健康发展和协调的教育方法:旋律教育法。旋律教育法是一种游戏,它的目的在于使人体的固有组织更为精巧。它同时又是一种培养心灵运动节奏的娱乐活动。这种娱乐活动能使身心同时领会旋律。实行旋律教育法,将会使性格变得和谐而优美。这种性格既高尚又坚强,正直而又能顺从自然的规律。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很多不同的城市,他们在上学的道路中经历了各种波折,不完善的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使他们对音乐、体育等等能够锻炼身体机能的课程感到陌生,绝大多数孩子缺失了在音乐与游戏中培养身心美感的机会。我个人认为旋律教育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理念,如果能够将之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一套系统的适合的我校学生的具体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一定会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窗边的小豆豆》还从很多微小的细节之处介绍了“巴学园”给作者留下的深刻的童年印象。比如校长创造诱发孩子食欲的饭前歌;为了让学生们营养均衡、不挑食,校长每天检查孩子们便当里的饭菜,缺少的就让学校厨师补充;老师建立图书室,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参与,拿来家里的书跟大家分享……从这些细微末节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所学校对于孩子们的浓浓爱意和深切关怀,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思考的空间,让我们想清楚该怎么对待和教育祖国的花朵们。我们的教育现状肯定与书中所描写的那种有所差距,日本的所有观念也未必全都适合我国国情,但至少我们正在改变着长久以来,呆板,公式化的教学,正在向人性化、自然化的趋势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像小林先生那样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不断地发现他们特有的品质;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去探索、观察、创造,把大自然给孩子们当天然的教室让孩子去观察与探索。还应像小林先生那样尊重儿童 ,用爱心与信任给我们身边的小豆豆们贴上永远撕不坏的好孩子的标签,使他们都拥有光明的未来!

蒋乐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