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精神撼人心 对党忠诚勇奉献——我校党总支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更新日期: 2014年6月20日 上午12:00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首师大二附中党总支为全体党员准备了精神盛宴。6月19日下午四点,首师二附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到金源星美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每位党员用心感受,细心体会,收获颇丰,受到了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武装,很多老师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抽泣,被总理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所感动,被总理对百姓实在而真切的关心所感染,被百姓与人民的鱼水情所感化。影片中,周总理、邓大姐悉心真诚地听取群众意见,科学调研,尊重事实,从群众中来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值得每一位党员教师思考,而我们的日常工作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精神。每位党员教师也会身体力行,努力把今后的工作做到最好,让周总理精神的光辉照耀千秋万代。

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行政党小组:谢士华

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内心被强烈的震撼了。影片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周恩来总理深入最基层调查研究,为民务实清廉的感人故事。周总理心系群众、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感人肺腑,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在观看过程中,我自始至终满含着热泪,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影片背景描写的是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民以食为天,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周总理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四个昼夜,排除种种“困难”,摸底调查,为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周总理以诚相待、虚怀若谷的行动,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在他身上,为我们完美诠释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和优良作风。几个细节不禁使我心灵震撼,当他看到掉光的树叶,看到百姓的粮食,他不顾大病初愈的身体,同老百姓一起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知道挑水要走十几里,他把群众送来的清水往回倒了大半,自己只喝一点点;暴雨来临的深夜,他调动人员保护群众温饱的希望-----地瓜秧苗。他的务实,体现在不察实情不罢休的工作态度里。面对郭凤林的故意隐瞒,几次三番的催促返回,他坚定调查决心,一村一户地与群众谈心,做群众思想工作。面对干部们的讳言,他与二廷交朋友,打开话匣子,批评自我,真诚沟通。面对不吃大锅饭的群众,他没有片面判断,坐在门槛上了解第一手资料。他的清廉,体现在舍己为人的生活作风中。刚到伯延的中午,看到基层干部准备的红烧肉、白面馒头,他收回了迈向餐厅的腿,门上红色的“艰苦奋斗”标语显得那么刺眼。看见连弟奶奶做的拽面,他怀疑是连弟奶奶典当了寿材,特地吩咐秘书查实并买回。知道二廷多子女,饥荒年头难养育,他提出了领养请求。一个个细微的片段,衬托出的不仅是周总理伟岸的形象,更是伟人对群众至亲至诚的情怀。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影片,囊括了周总理的四个昼夜,倒映出周总理一生的党性光辉,在场的观众无不被周总理爱民、亲民、为民的崇高精神风貌,为党和国家鞠躬尽瘁、为人民群众呕心沥血的精神所深深打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真实的调查就没有正确的决策,为人民负责,为群众负责,这就是周总理千里迢迢深入最基层的根本所在。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影片最后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令人振奋,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脸满含热泪,人民和总理间深厚的情谊深刻地诠释了一句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观看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做为服务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要以这部电影作为生动教材,联系工作实际,在工作中遵循“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及时准确了解师生所思、所忧、所急,发扬备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